欢迎光临安徽铜陵技师学院!
  • 办学理念:和实向上
  • 办学思路:特色立校,多元发展
  • 校训:日慈日进
  • 校风:厚德修身,精技立业
  • 学风:尊师明礼,实学善用
  • 教风:爱生乐教,勤思敏行

《短视频拍摄与剪辑》_第四章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4-26       信息来源:        发布人:夏仕伦        阅读次数:


 

课题名称

第4章 视频拍摄:自己也能拍出大片效果

计划学时

4学时

教学引入

短视频的本质是一类影视作品,虽然比起电影、电视剧而言要简单很多,但是想要制作出一个好的短视频作品,也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运营者需要将自己脑海里的想法,通过影视拍摄的手段将其变为一个个镜头画面。

想要掌握拍摄短视频的能力,首先要了解拍摄短视频需要有哪些设备,然后深入学习和掌握短视频拍摄的相关知识,此外还要学会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短视频剧本。本章将通过短视频的拍摄设备、短视频的拍摄知识和短视频的拍摄剧本三个部分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短视频的拍摄设备,能够说出拍摄短视频的常用设备和这些设备的常见组合

使学生熟悉短视频中的常见景别,能够说出不同景别之间的差异

使学生掌握短视频中常用的构图方式,明确不同构图方式的结构

使学生掌握短视频中常用的运镜方式,理解不同运镜方式的特性

使学生熟悉拍摄提纲的结构,能够制作短视频的拍摄提纲

使学生熟悉文学脚本的结构,能够制作短视频的文学脚本

使学生掌握制作分镜脚本的方法,能够独立制作短视频的分镜脚本

教学重点

分镜脚本

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以PPT讲授为主,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一学时(拍摄设备)

、复习巩固

    教师通过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吸收不好的知识点和疑惑进行再次巩固讲解。

通过需求引入新课

在拍摄短视频之前,运营者首先要对于拍摄短视频的相关设备有所了解。不同的设备组合除了拍摄的效果会不同之外,在运营成本上也有不小的差异,深入了解拍摄设备可以让运营者在拍摄好短视频的同时,最大程度上节约资金。

本学时将从认识拍摄设备和组合拍摄设备两个角度进行介绍

、新课讲解

   知识点-拍摄设备

   教师通过PPT结合网页的方式讲解拍摄设备。

(1) 认识拍摄设备。

(2) 相机设备。

(3) 智能手机。

(4) 通过淘宝或者京东来查找智能手机设备,并进行介绍。

(5) 单反相机。

(6) 通过淘宝或者京东来查找单反相机设备,并进行介绍。

(7) 摄影机。

(8) 通过淘宝或者京东来查找摄影机设备,并进行介绍。

(9) 场景设备。

(10) 灯光。

(11) 主光设备。

(12) 通过网络查找主光设备图片进行介绍。

(13) 辅助光设备。

(14) 通过网络查找辅助光设备图片进行介绍。

(15) 轮廓光设备。

(16) 通过网络查找轮廓光设备图片进行介绍。

(17) 顶光设备。

(18) 通过网络查找顶光设备图片进行介绍。

(19) 背景光设备。

(20) 通过网络查找背景光设备图片进行介绍。

(21) 幕布

(22) 通过使用幕布的效果视频来进行介绍。

(23) 辅助设备。

(24) 麦克风。

(25) 通过网络查找麦克风图片进行介绍。

(26) 三脚架。

(27) 通过网络查找三脚架图片进行介绍。

(28) 稳定器。

(29) 通过网络查找稳定器图片进行介绍。

(30) 航拍器。

(31) 通过网络查找航拍器图片进行介绍。

(32) 组合拍摄设备。

(33) 手机或单反+稳定器。

(34) 通过某个舞蹈短视频拍摄过程来对手机或单反+稳定器组合进行介绍。

(35) 手机+环形灯+手机支架。

(36) 通过手机+环形灯+手机支架的展示短视频对该组合进行介绍。

、归纳总结

    本学时主要为学生讲解了短视频拍摄设备的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这些设备,并在拍摄短视频时进行恰当地选择

、布置作业

    教师要求记忆相关拍摄设备的作用,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提问

 

学时(视频景别)

一、复习巩固

    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上节课所讲知识点,对学生吸收不好的知识点进行再次巩固讲解。

二、直接引入新课

想要拍摄出专业好看的短视频,除了优良的设备外,运营者还需要了解拍摄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视频景别。

三、新课讲解

知识点-视频景别

教师通过PPT结合拍摄设备的方式讲解视频景别。

(1) 什么是视频景别

(2) 视频景别分类。

(3) 特写。

(4) 以一头鹿的特写画面进行讲解。

(5) 近景。

(6) 以人物的近景画面进行讲解。

(7) 中景。

(8) 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中景画面进行讲解。

(9) 全景。

(10) 以电影《雷神3》中的全景画面进行讲解。

(11) 远景。

(12) 以某个雪地中的远景画面进行讲解。

(13) 讲解完课程后,通过手机或者其他设备来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拍摄实践。

四、归纳总结

本学时主要讲解了短视频拍摄中视频景别相关知识,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视频景别的适用场景和方法

五、布置作业

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场短视频拍摄内容,选取相应的设备,应用景别知识进行拍摄,以书面和视频的作业形式提交

 

学时(画面构图、运镜技巧)

一、复习巩固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吸收不好的知识点和疑惑进行再次巩固讲解。

二、直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讲解了短视频拍摄中视频景别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讲解短视频拍摄中画面构图、运镜技巧

三、新课讲解

    知识点1-画面构图

教师通过PPT结合抖音APP的方式来讲解画面构图

(1) 什么是中心式构图。

(2) 通过抖音短视频案例对中心式构图进行介绍。

(3) 三分线构图。

(4) 通过抖音短视频案例对三分线构图进行介绍。

(5) 框架式构图。

(6) 通过抖音短视频案例对框架式构图进行介绍。

(7) 九宫格构图。

(8) 通过抖音短视频案例对九宫格构图进行介绍。

(9) 对称构图。

(10) 通过抖音短视频案例对对称构图进行介绍。

(11) 对角线构图。

(12) 通过抖音短视频案例对对角线构图进行介绍。

(13) 紧凑式构图。

(14) 通过抖音短视频案例对紧凑式构图进行介绍。

知识点2-运镜技巧

   教师通过PPT的方式讲解运镜技巧

(1) 什么是运镜。

(2) “推”。

(3) 通过“推”的镜头视频来讲解。

(4) “拉”。

(5) 通过“拉”的镜头视频来讲解。

(6) “摇”

(7) 通过“摇”的镜头视频来讲解

(8) “移”。

(9) 通过“移”的镜头视频来讲解

(10) “转”。

(11) 通过“转”的镜头视频和图片来讲解。

(12) “摇移转”。

(13) 通过“摇移转”的镜头视频和图片来讲解。

(14) “跟”。

(15) 通过“跟”的镜头视频来讲解

四、归纳总结

    本学时主要讲解了短视频拍摄中画面构图、运镜技巧,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技巧,在拍摄短视频时灵活应用

五、布置作业

教师要求学生记忆并掌握短视频拍摄中画面构图、运镜技巧相关知识,并于下节课开始前进行提问。

 

第四学时(拍摄提纲、文学脚本、分镜脚本、案例:丸子策划风景类的拍摄剧本)

一、复习巩固

    教师通过抽查学生对于短视频拍摄中画面构图、运镜技巧的记忆情况,对学生掌握的不好知识或者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巩固

二、通过经验引入新课

为了能准确表达运营者的拍摄意图,更好地实现拍摄目的,同时使短视频的主题更加突出,节约拍摄资源和时间,运营者需要在拍摄短视频时进行周密的策划,也就是制作短视频的拍摄剧本。通常制作短视频的拍摄剧本分为拍摄提纲、文学脚本和分镜脚本三个类型。本学时,将带领大家学习相关知识。

三、新课讲解

    知识点1-拍摄提纲

教师通过PPT结合日历工具讲解拍摄提纲

(1) 拍摄提纲是什么。

(2) 拍摄提纲包含的内容。

(3) 介绍选题:说明该短视频的选题、立意和创作方向,介绍选题的角度和切入点。

(4) 阐述拍摄目的:说明拍摄该短视频的目的。

(5) 介绍调性:介绍该短视频的风格、节奏、气氛和想要表达的情绪。

(6) 展示剧情:详细展示该短视频中的剧情发展脉络,并为拍摄的场景、视角、画面结构等要素提出建议。

(7) 记录细节处理方法:为剪辑、音乐、画外音等内容提供建议。

(8) 以流浪猫短视频的拍摄提纲为例进行讲解。

知识点2-文学脚本

教师通过PPT的方式讲解文学脚本

(1) 文学脚本是什么。

(2) 文学脚本包含内容。

(3) 以理发店场景为例讲解文学脚本。

知识点3-分镜脚本

教师通过PPT的方式讲解分镜脚本

(1) 分镜脚本是什么。

(2) 分镜脚本包含的内容。

(3) 以小朱等公交车的剧本为例对分镜脚本进行讲解。

知识点4-案例:丸子策划风景类的拍摄剧本

教师通过PPT的方式讲解案例:丸子策划风景类的拍摄剧本

(1) 首先讲解案例背景。

(2) 接下来介绍丸子的工作步骤。

(3) 第一步,找到参考案例。

(4) 第二步,分解场景。

(5) 第三步,优化运镜方式和景别。

(6) 最终,经过对画面和时间的设计,完成分镜脚本的策划。

四、归纳总结

    本学时主要讲解了制作短视频的拍摄剧本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案例:丸子策划风景类的拍摄剧本对制作剧本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讲解,希望学生能够在制作短视频时灵活应用相关知识。

五、布置作业

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场景,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分镜脚本,以书面的形式提交。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