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教育局教学规范细则》(试行)
【文章来源:】 【发布人: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7-04-13】 【点击量: 】
铜陵市教育局文件
铜教研〔2017〕17号
铜陵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直,民办,321学校: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规范全市教育系统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市教育局依据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了《关于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年4月6日
关于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十三五”规划,推进铜陵教育从均衡走向优质,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铜陵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工作的意见》、《铜陵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经研究,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意义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的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铜陵市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规范教学行为和教研活动,通过明确对教学管理人员及广大师生管、教、学各个环节的规范性要求,使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有序化、制度化、科学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活动目标
1.在课程改革中落实常规、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着力解决教学规范中存在的“新课改理念落实不够、教学方式转变不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广泛、备课不够充分、作业布置与批改不够规范、辅导转化学困生思想认识不足、课程表执行力不足、常规检查指导工作欠细致、教学科研创新与特色不足、教师专业化成长落实不够到位”等问题。努力实现:把教学规范做精做细,在精细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优化,在优化中求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探索教学规范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努力实现:在教育理念方面,素质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新课改活动普遍开展,新教法广泛实施,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具有新课改的形式、内容和特点。在学生培养方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为根本方法,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翻转课堂、微课、智慧课堂等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在教学管理方面,依法规范教学行为,落实减负增效原则,打造和谐教育。
三、活动内容(见附件)
(一)教学计划与总结
(二)备课
(三)课堂教学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五)实验教学
(六)课内外辅导
(七)考试与评价
(八)教研与培训
(九)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四、活动过程
活动总体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月,按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评估考核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3月)。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直各校要根据会议与文件精神广泛宣传,层层发动。成立机构,制定细则,明确分工,细化任务,营造活动的浓厚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4月-2018年1月)。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直各校要根据市教育局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制定的实施细则,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要确保“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要及时总结活动开展的特色和亮点,形成信息上报,要做好档案资料等的收集整理与自查自纠工作,市教育局将采取不定期抽检的方式及时督查学校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反馈。
3.评估考核阶段(2018年初)。市教育局将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各项指标各校完成度,结合督查结果,采用现场查看、检查台账、座谈问卷等方式,开展评估考核。
五、活动管理
1.成立全市教学规范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县区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教育局教科所、组织人事科、信息中心、电教馆、基教科、宣教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活动各项工作,确保落到实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科所,负责活动日常管理与督查指导工作。市教科所所长王昌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市教科所副所长汪大勇同志担任办公室副主任。
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学管理岗位职责,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实行管理职责责任追究制。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师,通过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教学规范质量的改进意见和措施。在调研的基础上,学校至少每月召开2次教学工作例会,加强对教学规范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校长和学校行政人员必须坚持随堂听课,每学期推门听课不少于12节,通过推门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推门听课的评价、反馈意见应有完整记录,听课完成后应及时向被听课教师当面反馈交流。
3.成立教学常规督查小组。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教务处(教科室)相关人员、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等组成的督查小组,制定相应的督查评价方案,定期开展教学规范工作督查。对教师的计划、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生考试及质量评估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全程督查。每学期集中督查(如:期初、期中、期末)不少于3次,督查应有区分度评价,要及时当面反馈并有书面记录,实行一查一评价、一查一通报,一查一整改。
4.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如实填写教师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况、专兼职管理工作情况、业务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等材料,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5.加强调研指导反馈。市教育局将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引领作用,鼓励特级教师、“教坛新星”、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开设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各学科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评课、调研教学规范工作,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组织市级中心备课组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并做好听课评课调研记录与反馈。
六、结果运用
市教育局将把此项工作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列入对各校领导班子考核、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和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学校和班子予以表彰奖励。检查结果同时纳入对学校及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内容,作为教育现代化绩效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并以此适时启动先进教研组、优秀教科研工作者和各类优秀教学教研成果评审工作。对管理疏忽、工作不到位的、在抽查督查中成绩长期靠后、家长学生评价欠佳的单位和个人追究相关责任,并在年度评先评优时给予一票否决。
本方案的解释权归市教育局。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县区实际,比照执行。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可根据其教学特点参照执行。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铜陵市教育局教学规范细则》(试行)
2017年3月27日
《铜陵市教育局教学规范细则》(试行)
一、教学计划与总结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要依据市教育局教学重点工作、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并编制切实可行的行事历,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参照依据。
2.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备课组)应依据市教科所各学科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学科竞赛、业务评比、教育科研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初交教务部门审定存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教师个人教学计划。各任课教师在开始正式备课之前制定个人教学计划,书写在教师业务档案或备课笔记本上。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依照教研组(备课组)教学要求,明确以下内容:熟悉课程标准,做好教材分析;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估计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毕业年级教学进度可适当超前,基础年级必须遵循学生成长与学习的规律,严格按照统一制定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
4.过程与工作总结。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存入业务档案。教学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及经验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二、备课
1.推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备训练、备检测。要明确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多种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不同层次的训练题、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方法等。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有”:定时间,坚持每月集体备课不少于2次。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防止流于形式;定主备人,要轮流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过程、有教案、有考评。集体备课“备课组教案”不可以直接使用,教师应结合个人特点再次加工后形成“自用教案”。
2.教师个人备课。按照一课一案的要求,教师个人备课教案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教学后记等,做到备课规范化。教师要围绕教材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或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心设计教案,形成并展示个人教学特色,特色教案每学期不少于2篇。提倡撰写包含导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使导学案成为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的载体。包括学生用的学案,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用的导案,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师不得无教案上课,不得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得用旧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及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3.用好课程资源。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的管理。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4.开展教案检评。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教案、个人备课教案和特色教案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有记录、有区分度、有意见反馈。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1次优秀教案展评。
三、课堂教学
1.教学管理。教师至少要提前1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出现教学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教师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课堂内有突发情况的,教师必须及时上报学校。
2.课堂规范。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缺课,不占用自修课或其他课程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上课时穿着端庄整齐,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坐着上课,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要使用普通话教学,用语文明得体,要使用规范字,字迹工整,大小适当。
3.教学过程。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结构设计合理、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语言艺术、教态从容自如、板书巧妙有序、学习效果良好等。要坚持“以学论教”的课堂评价原则,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以学生学得是不是主动、是不是扎实,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快乐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教学过程要突出“三讲”原则,讲学生理解不了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以一堂课45分钟为例,教师用于精讲点拨的总时间一般不超过2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或进行当堂有效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进行反思梳理或总结巩固一般不超过5分钟。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教学反思。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反思的呈现方式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也可以是“教学杂记”、“教育叙事”等。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有1篇1500字左右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在教研组或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倡导学校和教师以QQ、微信、微博、博客、个人工作室等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讨交流。
5.教学监控。实行学校巡查监控机制。学校领导、教务教研工作人员或行政值班人员要每天坚持巡查课堂,巡查教师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有违课堂常规,巡查学生的课堂纪律,巡查课堂的教学效果等,学校对巡查工作情况须记载存档;实行学生课堂监控机制。要以班级日志等形式,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学效果进行记录,建立学生评选每周“我最喜欢的一节课”机制。
6.教学评价。学校应每学期组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或开展问卷调查不少于1次,结合学期质量监控测试结果、结合平时的课堂巡查结果、结合学生评选的“我最喜欢的一节课”统计信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存在问题的教师要作好书面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总量原则。《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要求,学校统筹各学科教师作业布置,控制作业数量,教师要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初中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个半小时之内。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2.分层原则。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作业布置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布置突出典型性的题目(教学的重点、共性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布置具有针对性的题目(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布置适量有开放性的题目(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不布置单纯机械记忆的题目;不布置低水平重复的题目;不布置偏难偏怪的题目。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对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作业应注重实践操作。
3.自助原则。针对初三、高三毕业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教师可采用精选的方式提供“自助餐作业”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当增加训练量。
4.激励原则。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 及时反馈。教师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要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除作文外,一般应在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作业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和订正。作文(习作)批阅应有总批、眉批、正字、等第(分数)、日期等,对存在的问题要做适当修改,严禁套话式批语。
5.作业评比。学校要定期开展作业布置、检查、批改、讲评情况检查,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1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五、实验教学
1.科学安排实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 在每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 科学有效。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凡是装备标准化实验室的学校,必须完成规定的必做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任务,完成率应达到100%。
2.课前实验准备。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 熟悉实验过程,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
3.课堂实验落实。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中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4.自制教学用具。各校要组织、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制作教具。自制教具应工艺讲究,有新意,能直接应用于教学,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
六、课内外辅导
1.提倡分类辅导。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具体措施。辅导可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课内辅导,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外辅导,学校要对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分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加强学科竞赛等辅导,激发学习热情,培优拔尖;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开展个别的或小型的辅导,使他们尽可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各项课内外辅导要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有实效。
2.规范辅导行为。严禁学校占用自习课、活动课、晚自习的时间和节假日等以辅导为名进行集体补课,严禁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严禁以“培优辅差”的名义滥编滥发征订教学辅导资料,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搞以辅导为名义搞有偿家教。鼓励学校结合学科实际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跨学科知识辅导讲座等,不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关注心理健康。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七、考试与评价
1.开展质量检测。市教育局、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分级建立考试命题专家库,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检测,市直初高中期末检测、中考模拟测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命制试卷,学校要按要求完成并上报考试情况分析,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县区期末检测、中考模拟测试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其他常规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加强管理,命题要体现学科教学的导向,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要严格监考要求,制订完善《考试规则》,对考试各环节、各类人员(巡考员、监考员、考生、阅卷员)的行为作出具体规范,严肃考风考纪。客观评定成绩,强化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2.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和安徽省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管理,要从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档等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管理,方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3.教学奖励制度。学校应建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
八、教研与培训
1.常规教研活动。除集体备课外,教研组(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公开课、观摩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以课例为载体,组织新教师上合格课、中青年教师上研讨课、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同年级教师同课异构等。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参加活动的教师要签名。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指导并经常性参与教研组常规教研活动。
2.加强校本培训。学校要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近期和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六个一”的培训任务: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上交一篇读书笔记;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编制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试卷;设计一份反映本人风格特色的信息化课件; 提交或交流一份有深度的教学反思;有一篇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或微课、优课获奖;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等)。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开拓获取现代教育资讯的渠道,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信息,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
3.强化专业引领。学校要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不断完善青年教师成长机制,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为载体,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滚动效应。要通过业务培训,业务竞赛、交流展示、研学旅行等形式,为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搭建平台,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能力强、优质化的师资队伍。
4.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以教学问题为起点, 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市教育局将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铜陵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要求,认真做好课题的申报、论证、评审、立项、鉴定、推广等工作,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指南原则上每年2月份发布,3月底前申报,4月底前公布评审结果。
九、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1.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校应创造条件,通过组织赴先进地区参观培训、聘请专家授课等形式,学习先进经验。市教育局将利用集中研修开展专题培训,搭建研究、竞赛、展示平台,提高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2.微课与优课晒评工作。以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为载体,大力加强教师个人工作室(空间)建设,以2017年安徽省第二届中小学微课大赛、2017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市教育局第三届教师技能大赛为抓手,认真组织开展微课制作,录像课制作与晒课、评课工作,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及管理深度融合。
3.研究推进智慧课堂。以智慧课堂建设为依托,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程理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技术、诊断技术和辅助教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
铜陵市教育局办公室 |
2017年4月6日发 |
上一条: 关于举办一体化教学比赛的通知